近十年来世界水牛业持续发展,奶产量持续增长,国内牛奶的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为水牛奶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错过的高速发展时机。为此南方水牛奶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在水牛头数最多的广西尤为突出。
奶水牛产业发展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2005年 | 农业部在京组织召开中国奶水牛业发展高端战略研讨会 |
2006年 | 广西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启动 |
2006年 | 水牛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在南宁成功召开 |
2009年 | 广西奶水牛业发展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
2009年 | 广西水牛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实验楼落成 |
2009年 | 水牛文化产业研讨会在水牛研究所召开 |
2010年 | 水牛文化节在水牛研究所隆重开幕 |
2010年 | 全国奶水牛技术培训班开班授课 |
2011年 | 奶水牛胚胎生物技术高研班开班授课 |
2011年 | 水牛奶标准化研讨会成功召开 |
2012年 | 农业部水牛遗传繁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暨广西特聘专家设岗单位揭牌及启动仪式在水牛研究所隆重举行 |
在各级政府和广西科技厅、广西水产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水牛研究所、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等从事水牛科研、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单位为技术支撑,不断推进水牛奶业产业化的发展。良种水牛和冻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水牛品种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质高产高效水牛乳业的快速发展。自1999年,广西各县面上工作广泛铺开,水牛研究所在区内永福、北流、来宾、武宣、灵山等10多个县建立了水牛养殖示范县,扶持这些地方的水牛奶业开发,以点带面,取得了突出的示范效果;带动3个龙头乳品加工厂建立桂中、桂北地区多个养牛小区。广西全区杂交水牛数量和产奶量迅速增加。2000-2003年共杂交配种母牛数达到46万头,是前20年(1980-1999年)合计杂交配种数16万头的2.8倍;改良面从16个县发展到88个县,品种改良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配改站(点)增加到2100个;挤奶水牛从1600多头发展到3200头,产奶量近4000吨;农民从饲养奶水牛中已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在水牛奶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技术推广网络不断完善,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水牛奶业服务体系,摸索出成功的奶业开发模式,带动全区438多万头水牛向乳、肉、役综合用途及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此水牛奶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在大力支持下,广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水牛奶企业
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
水牛奶业的产业化是以优化、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草食动物发展,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已具有最佳的天时和地利,它的成功发展将促进南方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根本改变南方奶产量畸低的现象,有望成为南方地区国民经济中又一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