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通过参与农业部畜牧总站主持的“家畜遗传物质制作保存和遗传距离测定”项目,成功完成了对我国两个地方水牛品种的胚胎生产和保存工作。这一成果对于保护我国优良地方水牛品种和基因,丰富水牛品种资源的多样性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挖掘我国本地水牛的优良特性,培育出适应我国环境气候条件和畜牧业生产需要的良种水牛奠定种质资源基础。
项目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分别对江苏地区的海子水牛和广西本地的富钟水牛进行了对比实验,共采集公牛精液17批次,生产370余支冻精;利用供体牛30头,开展了50多批次的活体采卵,回收卵母细胞1700多枚,其中可用卵母细胞850多枚,生产出165枚A级胚胎。通过项目的实施,成功建立了一套本地水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体系,摸索出了本地水牛胚胎冷冻方法与解冻方法,为保护我国地方水牛品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日后开展品类更多的中国地方水牛保种育种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国地方水牛逐渐失去了役用价值,部分品种面临着濒临消亡的态势。这对于我国的水牛保种育种工作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水牛的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工作成为了我所科研的一个重点方向。通过充分挖掘和开发我国地方品种水牛的优良特性,把本地水牛的优良基因,如抗逆因子、繁殖因子、生长因子、产奶因子等保存下来,从而达到本地水牛从役用到乳肉兼用转变,重新焕发出水牛利用价值的目标。利用本次项目研究的成果,我所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我国本地水牛的基因库,示范带动本地水牛的开发和利用,让卸下犁耙的水牛再次肩负起强壮中华民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