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牛为什么这样“牛”   牛品改工程取得成效

“广西家家户户农民都养牛,卖一头杂交良种牛,可以净赚几百块钱,解决农民一家一年的增收问题,意义非常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捷径和培育草食动物优势产业的突破口,牛品改引起了自治区主席陆兵的重视,其目标任务也写进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的主报告。牛品改工作也得到了各市、县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不少地方把牛<--ADV_CONTENT-->品改上升为政府行为予以推进,出台了扶持和奖励的“牛”政策。

    抱着“金”牛数钞票

    “黄牛改不改,差价600块;水牛改不改,差价1000块”。利用外来良种牛为父本与本地牛杂交的优势十分明显,其后代在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奶产肉等方面都比本地牛有明显提高。开展牛品种改良挖掘牛的产肉、产奶性能,让农民寻找到了除了役用以外的经济价值。在农村,杂交牛市场价格比本地牛明显增加,1.5-2.5岁杂种牛每头价格2500-5000元,平均一头杂交牛比同龄本地牛新增600-1000元。博白东平火甲村李启明已经搞了几年小规模养牛,现有10头牛都是经过品改的。李启明说,杂交牛长得很快,二代杂的黄牛一天能长2斤多,一般的杂交黄牛2-3岁能卖到3400-3600元,最好的一头他卖过5000元,养一头杂交牛一年都有2000元的利润。

    阳春三月,走进柳城县各乡镇,田间地头常常会见到一些毛发黑亮、牛角弯曲、体形高大的“怪”牛在拉车或干活,一说起这些“怪”牛与本地牛的区别,沙埔镇大安村汶井屯村民王十一感触最深:“那根本没有得比,本地牛要干一个小时的活,它最多半个小时!”“一头两岁多龄这样的牛,市场上要卖到六七千一头!”

    其实,这些“怪”牛并不怪,而是技术人员利用世界上优良水牛品种尼里/拉菲或摩拉等种公牛冻精与本地母水牛进行人工杂交改良的结果。生育出来的这些杂交牛几乎都具有适应性强、个大力猛、生长快、产肉产乳性能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

    五年来,我区牛品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杂交配种数从2001年的8万头增加到2006年的71.51万头。5年间,累计杂交配种母牛273.4万头,是前10年(1992-2001)累计数的9.69倍;黄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从50.1提高到61.6;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从28.23提高到44.5;累计生产杂交牛104.73万头,是前10年(1992-2001)累计数的10.37倍。

    鼓足牛劲改良品种

    蓦然回首,广西的牛杂交改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牛品改真正开始提速的是在2002年春天。在这年3月召开的全区畜禽品改工作会议上,北流市牛品改的经验引起了全区同行的关注和兴趣。

    为了打破牛杂交改良的瓶颈,北流市从支农资金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牛品种改良、牧草引进等高新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和人才培训。市政府还协调、动员各银行为种草养牛企业和农户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并鼓励农户以土地、果园、畜苗、劳动力等作股份合股经营,解决独立经营资金欠缺问题。该市还出台了牛品改奖励政策,对农民配种杂交牛,政府免费协助养牛户到外地选购奶种牛。畜牧科技讲学团深入镇村免费传授牧草栽培、牛品种改良、商品牛育肥、牛的疫病防治等适用技术,对种草养牛示范户免费提供牧草籽、种苗和技术指导。在发展养杂交牛过程中,他们突出抓典型示范,对规模养牛户实行重点扶持,让群众对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此后,全区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广北流牛品改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去年,自治区水产畜牧局还打出“专家牌”,向自治区科技厅、广西大学、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自治区水牛研究所、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发出“英雄帖”,牵头成立牛品种改良工作专家委员会,来系统地解决农民粗放经营,科学饲养水平低,品改技术参差不齐,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此为全区良种牛繁育插上科技的翅膀。

    技术是把金钥匙。为了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提高配种技术人员的技能,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过去牛品改配种员接受的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牛品改的进度。从去年开始,这些村级配种员可以按照全区统一培训教材和广西地方标准《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组织牛品改专家的现场培训指导、点评下进行培训。各市、县因人而异,根据学员的素质水平,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分别以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提高班学员采取经验交流、探讨问题的形式,重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规范实际操作。

    近两年来,各地推行牛人工授精配种收费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作用日渐显现。2006年,配种收费在各地进一步推开。继2005年田林县、永福县等单位实行以企业形式管理和运作本县牛品改工作后,贺州市也开始尝试公司+农户的牛品改运作方式。该市水产畜牧局以金犊公司为依托,在养牛数量多且较集中的八步区信都镇发动、鼓励农户参与牛杂交改良工作,并制定优惠政策:农户报告母牛发情,需要人工授精的,由公司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每头次收取材料费、服务费仅5元;母牛配种怀孕后,公司技术员指导农民科学养牛,农户母牛生产的杂交牛由公司收购,然后择机出售给广东老板,公司承诺杂交牛收购价比本地同龄牛价格高20。这下农民吃了定心丸,参与牛品改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品改造就新兴农业产业

    牛品改不仅解决了产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带动了一项新兴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奶水牛。我区本地水牛为沼泽型水牛,产奶量低。通过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改良,产奶量大幅增长,提高了挤奶效益。我区大规模的牛品改,使杂交水牛数量有了大的飞跃,促进了水牛奶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有灵山百强、壮牛乳业等专业水牛奶生产企业6家,同时吸引了深圳晨光等全国著名的乳品企业落户我区。我区的水牛开发引起了国家农业部和世界水牛界的关注,农业部已把水牛作为奶畜首次纳入《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去年4月的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孟加拉、伊朗、意大利、英国、荷兰、保加利亚、巴西、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等共19个国家600多位从事水牛科研、开发的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齐聚广西。同年12月,农业部又在南宁召开了全国水牛开发现场会议,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广东、福建、云南等南方各省水牛产业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商打造南方奶水牛产业带大计。未来5至10年,国家将加大水牛养殖基地的投入,包括引进优质水牛冻精进行品种改良、建立科学的奶牛养殖管理体系、扩大广西奶水牛种公牛站的规模,在水牛养殖领域推进良种补贴,鼓励养殖户选用优质高产的水牛冻精,推进品种改良的速度与质量。

    今后展望

    ——突破受胎率低瓶颈,提高品改质量。依托自治区牛品种改良专家委员会,在全区各地开展现场考评、点对点等多种形式培训工作,推行配种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投政策,大力推广配种收费,大大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大投入,完善牛品改网络。扩建自治区种公牛站,引进更多优良种公牛;支持开展提高牛冷冻精液质量关键技术研究。完善全区11个冻精液氮中转站建设,逐步建成满足全区牛改需要的自治区种公牛站、市中转站、县品改站和乡村人工授精站(点)四级人工授精网络。

    ——扎实推进《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强各地杂交牛饲养评奖活动。